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湖北高校資源密集,科教優勢明顯,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強勢,科技成果就地落地轉化是關鍵。當前,我省科研成果落地情況如何?“卡脖子”難題是如何破解的?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部分科技企業,傾聽成果轉化的故事。今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一壺熱水倒進去,LED燈點亮了。手指輕輕一按,手表的液晶屏喚醒了。
3月24日上午,鄂州梧桐湖新區,武漢科技大學教授樊希安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演示了溫差發電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2018年年初,樊希安攜溫差發電技術赴鄂州創辦湖北賽格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武科大第一家學校參股、教授創業的項目。
“公司的核心技術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芯片。為通信企業解決恒溫芯片‘卡脖子’難題,實現進口替代,是我們創辦企業的初心?!狈0残⌒囊硪砟贸鲆粋€4×4毫米的芯片,“這是日本一家公司生產的,目前,我們公司只能做到6×6毫米,正在進行技術攻關?!?/p>
政策+資金 教授創業開局順利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從踏進半導體芯片研究的那一刻起,樊希安的目光就瞄準了實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他率團隊成功完成了分布式低溫余熱溫差發電技術的基礎研究和中試實驗。
2017年上半年,一次校企對接活動中,武漢科技大學向鄂州市昌達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推薦了樊希安的項目?!拔覀円恢毕胪七M產業化,苦于沒有資金。”樊希安說。
項目前景究竟如何?昌達公司經過近半年的盡職調查、專家評審,決定投資1000萬元用于項目開發。
科研成果是樊教授的職務行為,如何作價入股?教授創業,如何免去后顧之憂?
好在,2015年、2016年我省相繼出臺“科技十條”“新九條”,賦予高校和科研團隊科技成果的使用權、經營權和處置權。2017年,武漢科技大學出臺鼓勵教授在崗、離崗創業管理辦法,并成立26個平臺機構,促進成果落地轉化。
政策已松綁,資金也有了,2018年初,樊希安帶領2名教師和4名碩士畢業生,來到梧桐湖畔,以技術入股,注冊成立賽格瑞股份有限公司。
有資金,有技術,市場潛力也很大,比起白手起家創業,樊希安團隊似乎一帆風順。
然而,如何把實驗室的樣品搬到工廠,量產成為產品,再賣給客戶?為彌補經營短板,公司聘請了兩位高管,一位負責市場、一位負責行政。
最難熬的夏天 兩位高管相繼離職
從實驗室到車間,從單片制作到規模化、機械化量產,親身實踐一遍,樊希安才體會到其中的艱辛。
芯片材料技術要求極高。就拿一塊15×15厘米的溫差發電器件來說,主工序20多道,輔助工序50多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偏差,都有可能前功盡棄。
為尋找一種固定器件的黏合劑,樊希安和助手買來市場上的50多種膠水,經過近一個月的反復比較試驗,才找到一種最合適的。
沒有熟練的技術工人,沒有現成的經驗遵循,起初的大半年,生產廢片率極高。
“一開機就是十幾萬元,做出來卻是一堆垃圾,雖然工資照常發,一些員工還是失去了信心?!狈0舱f,最難的9月份,公司聘請的兩位高管相繼離職。
“大家都是從實驗室走出來的,一定要對我們的技術有信心!”樊希安沒日沒夜守在車間,給員工打氣,跟大家一起解決問題。
千錘百煉,苦心孤詣。到了11月,生產廢片率基本控制在3%,公司也迎來了第一筆22.8萬元的訂單。
信心就是黃金!公司上下一鼓作氣,不久,又簽下500萬元銷售訂單?!艾F在,每月要生產3萬片,我們開足馬力還不夠。”樊希安說。
心無旁騖 守得云開霧散
永不服輸的人總在不斷尋找成功的機會。
除了制冷和溫差發電,低溫余熱回收,也是樊希安研發的半導體芯片的一大應用方向。
“目前,國內高能耗企業能量利用率只有33%?!狈0才e例說,比如煉鋼,成型的鋼材要從1000多攝氏度自然降溫,會產生大量余熱,因為很難收集,這些能源就白白浪費了。
上周,樊希安又趕到甘肅與一家大型企業簽約,為其設計建造一套設備,用于收集煉銅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轉化成電能發電。
“這是國內低溫余熱收集溫差發電第一例。”樊希安說,公司上下將全力以赴,做好這個樣板工程。同時,公司也在開發溫差發電水杯、恒溫杯墊、體溫發電手表等生活應用產品,實現“一主多元”的產品格局。
“我們的目標是今年營業額達到1100萬元,實現盈虧平衡,明年開始盈利。”3月12日,面對前來考察的武科大校長倪紅衛,樊希安信心滿滿,“只要方向對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學校的老師們都看著我,我們要為教授創業蹚一條路?!?/p>
短評 錘煉企業家精神
各方給力,教授創業的政策瓶頸逐漸消除。然而,從實驗室到車間,從教授到創業者,邁過政策的門檻,還有量產的考驗、市場的檢驗。
從一個樣品到千萬個產品,賽格瑞“一枚芯片”的復制之旅,經歷了邁向未知領域的挫折和反復,也承擔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嗆水與濕身。熬過至暗時刻,靠的就是百折不撓的企業家精神。
錘煉企業家精神,對于創業教授來說,首先要有“清零意識”,放下身段,一切從零開始,在市場大潮中接受考驗。
錘煉企業家精神,更需要成果的開發者、持有者,堅定“技術自信”,鍥而不舍,銳意進取,在無人之境開辟出一條新路。
創新彌足珍貴,創業九死一生。期待社會各界共同呵護、支持教授們的創業熱情,讓我們的世界因創新創造而更加美好。